Arch 安装使用 - 基础系统安装(1)
目录
1、archlinux的基本安装
1.1、停止reflector服务 禁止自动更新服务器列表
| |
1.2、检查电脑是否支持UEFI引导模式
| |
1.3、连接网络
1.3.1、有线连接
直接插上网线就可以自动联网了
1.3.2、无线网络(wifi)
| |
连接成功后ping一下百度是否有网
| |
1.4、同步时间
| |
1.5、修改软件源
- 把中国的源放在头部
| |
36 dd : 剪切36行
p : 粘贴
1.6、分区
1.6.1、fdisk分区
| |
1.6.2、cfdisk分区
| |
现在使用 cfdisk 分区有主分区和扩展分区,如果超过4 个主分区,那么就需要在扩展分区上进行分区。
例子:2G扩展分区(1G的 /boot 分区,1G 的 /boot/efi 分区),16G主分区(swap 交换分区),500G主分区 ( /home 分区),482G主分区( 根分区)
一般分区都有跟分区(/)、交换分区(swap)、引导分区(boot)
1.6.3、格式化分区
EFI 分区
两个选择其中一个
| |
swap 分区
| |
普通分区
| |
- btrfs
-f:强制格式化为btrfs格式-L: 表示分区label(可以自定义),可以理解为win下的磁盘名称。
1.7、挂载分区
- 根据自己的分区情况进行挂载分区(尽量不要把usr目录挂载出去,如果挂载出去是不能开机的(网上也有教程是可以挂载的,我没有试过)),一般挂载第三方应用安装目录(opt)、临时文件目录(tmp)
信息
必须先挂载根目录才能挂载其他目录
挂载根分区
btrfs格式化挂载方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# 先挂载 /dev/sda3 分区。注意: 这个分区是 btrfs 分区,也是我的根分区 mount -t btrfs -o compress=zstd /dev/sda3 /mnt # 创建两个子卷 btrfs subvolume create /mnt/@ btrfs subvolume create /mnt/@home # 查看创建的子卷,-p : 指定哪个分区 btrfs subvolume list -p /mnt # 卸载 /dev/sda3 分区 umount /mnt # 挂载根目录 mount -t btrfs -o subvol=/@,compress=zstd /dev/sda3 /mnt # 挂载 home 目录 mkdir /mnt/home mount -t btrfs -o subvol=/@home,compress=zstd /dev/sda3 /mnt/home # 挂载 EFI 分区 mkdir /mnt/boot mount /dev/sda1 /mnt/boot # 挂载 swapon 分区 swapon /dev/sda2信息快照工具
timeshift只支持 /@ 这种子卷布局,如果采用不同的布局,thimeshift可能会存在问题。ext4格式化挂载方法1 2 3 4 5# 挂载 mount /dev/sda3 /mnt swapon /dev/sda2 请用swap分区 mkdir /mnt/boot mount /dev/sda1 /mnt/boot
1.8、安装内核
| |
1.9、配置系统
1.9.1、Fstab
| |
信息
在执行完以上命令后,检查一下生成的 /mnt/etc/fstab 文件是否正确。
1.9.2、Chroot
| |
1.9.3、设置时区
| |
1.9.4、本地化
修改 local.gen 文件
程序和库如果需要本地化文本,都依赖区域设置,后者明确规定了地域、货币、时区日期的格式、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本地化标准。
需在这两个文件设置:locale.gen 与 locale.conf。
编辑 /etc/locale.gen,然后取消掉 en_US.UTF-8 UTF-8 和其他需要的 区域设置前的注释#。
接着执行 locale-gen 以生成 locale 信息:
| |
创建 locale.conf 文件
创建 locale.conf 文件,并编辑设定 LANG 变量,比如:
vim /etc/locale.conf
LANG=en_US.UTF-8警告: 不推荐在此设置任何中文 locale,会导致 tty 乱码。
例子:
| |
1.9.5、网络配置
创建hostname文件
| |
创建hosts文件
| |
1.9.6、Root 密码
| |
1.10、安装引导程序
1.10.1、安装 cpu微码和引导软件
| |
1.10.2、安装grub引导
| |
说明
- grub-install:
安装grub - –target=x86_64-efi :
目标架构x86架构64位 efi启动方式 若不确定使用uname -a 可以查看 - –efi-directory=/boot :
安装系统是 efi 分区挂载的文件目录。例如:我 efi 挂载到 /boot 目录下,这里就是 /boot,如果是 /boot/efi 目录下,那这里就要写成 /boot/efi - –bootloader-id=ARCH :
ARCH 是引导的别名,甚至这一段都可以不用写
1.10.3、生成grub
| |
1.11、安装软件
| |
1.12、退出
| |
